近年来,全州林业部门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压减审批时间,提高为企办事效率,营造法治营商环境,助推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规划引领,留足发展空间。2021年以来,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惠水涟江-燕子洞、福泉洒金谷、长顺杜鹃湖-白云山、三都都柳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先后获得国家、省级批复,推动福泉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平塘、都匀斗篷山-剑江、瓮安江界河、罗甸大小井、荔波樟江等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报审工作。有序推进全州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调整,拟将50个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为32个,整合优化后自然保护地面积为25.7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比例9.83%。强化自然保护地管理,引导辖区内的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尽可能避让自然保护地,确实无法避让的,在项目建设前,指导业主按照各类自然保护地现行的法律法规和管控要求办理相关核准手续。同时,加强对自然保护地内已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监管,严格按照建设项目《影响评价报告》要求,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职责。
强化审批服务,助力项目落地。全面梳理权责事项167项,完善办事指南,规范办理流程,将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全部纳入“全省通办、一次办成”事项清单。压减项目审批手续办理时间,在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古树、名木、大树移植审批(含古茶树)、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活动的审核和临时占用草原的审批,承诺办理时限由5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在工程建设许可阶段,林木采伐许可证核发、永久使用林地和临时使用林地审批,承诺办理时限由5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主动靠前服务,提前介入、及时提醒并指导项目业主依法依规办理使用林地手续,最大限度提供林地要素保障,高效支撑全州经济社会发展。2021年以来,全州累计完成797个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及上报工作,使用林地面积8838.425公顷,上报审核项目数量及林地使用面积逐年上升。
强化政策支撑,护航产业发展。推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促进刺梨产业发展条例》颁布实施,从种植加工、质量监管、扶持服务等方面给予刺梨生产加工企业政策支持。印发《黔南州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黔南州刺梨亩产提升行动方案》《10万亩刺梨基地绿色有机认证工作推进方案》,统筹谋划,从基地提质增效、加工扩能提质、销售扩量提质、品牌培育提升、创新优化利益链、科技支撑服务方面,推进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项目带动,培育经营主体。把“招得进、稳得住、见成效”作为企业服务落脚点,建立“点对点”服务机制和企业服务交流工作群,走访服务企业200余次,让项目、政策、信息直通直达企业,提高为企办事效率。2021年以来,全州引进、培育林业经营主体400家,推动20个省级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林业产业化补助、森林康养补助)项目落地,落实资金5450万元,指导瓮安鑫产园、龙里恒力源成功申报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培育省级林业龙头企业50家。
强化执法监督,营造法治环境。2021年以来,组织开展林木种苗质量监督“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围绕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常态化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共计30余次,开展行政执法案件评查3次,有效指导基层林业部门依法行政。严格落实《贵州省林业行政执法裁量基准》《贵州省林业“首违不罚”和轻微违法行为包容免罚适用规则(试行)、清单(试行)》,为企业发展构建宽严相济、法理相容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审一校:杨艳 二审二校:王 敏 三审三校:向仕敏)